联系热线
碘值是衡量活性炭吸附性能的核心指标之一,它反映了活性炭对液相中小分子物质的吸附能力,数值越高,通常代表其比表面积越大,吸附性能越强。果壳活性炭作为一种常见品类,其碘值标准在行业中具有明确要求,也常被与其他活性炭(如椰壳炭、煤质炭等)进行对比。
果壳活性炭通常以桃核、杏核、枣核等果壳为原料,经炭化和活化制成。其碘值范围一般在 800-1000 mg/g 之间。这一水平表明果壳活性炭具备良好的吸附能力,适用于多种水处理、有机废气吸附及脱色纯化等场合。值得注意的是,果壳活性炭的原料来源和工艺控制对其碘值有显著影响,高质量果壳炭的碘值可接近甚至达到1000 mg/g以上。
与其他常见活性炭相比,果壳活性炭在碘值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:
椰壳活性炭 通常被认为在碘值方面表现更优,普遍可达 900-1100 mg/g,甚至更高。因其原料结构致密、孔隙发育良好,尤其适合高标准的水处理和食品医药领域。
煤质颗粒活性炭 的碘值范围较宽,常见于 600-900 mg/g。虽然其机械强度高、成本较低,但吸附性能通常略低于果壳和椰壳炭。
木质粉状活性炭 碘值可能较高(可达900-1000 mg/g),但因其形态为粉末,多用于液相脱色和精制,与颗粒炭应用场景有所不同。
总体来看,果壳活性炭在碘值指标上具有良好的竞争力,性价比突出。它在很多工业应用中能够替代部分椰壳炭,尤其在废气治理、自来水净化等领域表现稳定。然而在要求极高吸附性能的场景(如黄金提取、高纯水处理),椰壳活性炭仍更具优势。
ps:本文中所有活性炭均为原生活性炭数据,再生活性炭碘值数据反差过大,不在本文的分析介绍内,请勿较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