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热线
木质活性炭和煤质活性炭都是以原材料来划分界定的,木质活性炭包括椰壳活性炭、果壳活性炭、木屑活性炭等,而煤质活性炭则主要以柱状煤质炭、破碎煤质炭和粉状煤质炭等形式存在。
这两种活性炭虽功能相似,但在原料来源、孔隙结构、吸附性能、应用场景及成本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。
木质活性炭源于天然植物材料(通俗为木质结构材料),其纤维结构疏松且含挥发成分较多,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化学活化法(如磷酸法)或物理活化法(水蒸气法),工艺相对灵活,能耗较低。
而煤质活性炭的原料为煤炭,结构致密、碳含量高,生产往往需高温物理活化,能耗较大,且因原料成分复杂,需经过洗煤等预处理以去除杂质。
木质活性炭的中孔和微孔分布较为均匀,孔隙直径略大,比表面积通常较高(可达1000–1500 m²/g以上),尤其擅长吸附液体中的大分子有机物,如色素、维生素、有机染料等。其表面化学性质偏酸性,更适合处理极性物质。
煤质活性炭则以微孔为主,孔隙结构更细小密集,比表面积可能稍低于高品质木质炭,但机械强度高,耐磨性好。其表面常呈碱性,对于气相吸附(如VOCs、硫化氢)及小分子杂质的捕捉表现更优,尤其在废气处理和水净化中去除氯仿、苯等小分子污染物时效果显著。
木质活性炭常见于食品工业、制药业、饮料净化等领域,如蔗糖脱色、味精精制、食用油净化,也用于饮用水深度处理。果壳炭(如椰壳活性炭)因硬度较高也适用于气相吸附和黄金提取。
煤质活性炭则更多用于工业废气治理(如烟气脱硫脱硝)、城市污水处理、化工催化及家居空气净化(活性炭包、过滤器)。因其强度高、成本低,在需要反复再生的场合(如吸附塔填充)更具优势。
煤质活性炭由于原料硬度高,成型后强度大,耐磨性强,质量重,更适合于流动水体或气流冲击大的环境,使用寿命较长。而木质活性炭(除椰壳等硬质原料外)一般强度较低,质量轻,尤其在液相应用中容易磨损,更换频率可能较高。
木质活性炭原料多为可再生资源,生产工艺较绿色,但如采用优质果壳(如椰壳)则成本较高;煤质活性炭原料来源于煤炭,属于不可再生资源,大规模生产时价格较低,但环保性略逊一筹。
总而言之,木质与煤质活性炭虽同属吸附材料,但因其根本原料不同,在结构、吸附特性及适用场景上各有千秋。选择时需结合具体应用需求:如侧重液体脱色和食品级净化,木质活性炭更为合适;若用于工业废气处理或高强度污水处理,则煤质活性炭往往更具性价比与实用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