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热线
活性炭生物滤池(Biological Activated
Carbon,简称BAC)是传统活性炭吸附与生物降解相结合的高效水处理技术。相比普通活性炭滤池,BAC通过微生物的协同作用,显著延长活性炭使用寿命,提升对有机物、氨氮等污染物的去除效率,成为饮用水深度处理和污水提标改造的关键工艺。
某中型自来水厂原采用"混凝沉淀砂滤氯消毒"常规工艺,面临以下问题:
1. 原水水质恶化:季节性藻类爆发导致嗅味问题突出;
2. 消毒副产物风险:氯消毒后三卤甲烷(THMs)超标;
3. 运行成本高:普通活性炭每6个月需更换,年耗材费用超80万元。
2022年该厂启动BAC工艺升级,目标实现:
有机物去除率提升至90%以上;
活性炭使用寿命延长至3年;
消毒副产物削减50%。
1. 滤料系统改造
选用煤质柱状活性炭:粒径24mm,碘值≥950mg/g,提供高吸附容量;
增设生物接种单元:在滤池前端投加硝化菌(Nitrosomonas)和反硝化菌(Pseudomonas),加速生物膜形成;
优化滤层结构:炭层厚度从1.2m增至1.8m,底部增设曝气装置,形成好氧缺氧分层生物区。
2. 运行参数优化
水力负荷:控制在46m³/(m²·h),避免流速过快冲刷生物膜;
溶解氧(DO):维持24mg/L,促进硝化反应;
反冲洗策略:采用"气水联合反冲",强度降至8L/(m²·s),保护生物膜完整性。
3. 智能监控系统
安装在线水质探头(TOC、氨氮、浊度);
基于AI算法动态调节反冲洗频率,避免过度清洗。
改造后COD去除率从65%提升至92%,活性炭使用寿命从半年延长至3年,年运行成本降低56%。出水THMs浓度降至20μg/L以下,完全满足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》(GB 57492022)。
1. 生物膜培养是关键:
启动期维持低温(<25℃)可促进菌群多样性;
前2周投加葡萄糖(5mg/L)加速微生物挂膜。
2. 工艺协同效应:
BAC与臭氧联用可进一步提升难降解有机物去除率;
后端衔接超滤能有效控制微生物泄漏风险。
3. 行业应用前景:
饮用水厂:替代传统砂滤工艺,应对微污染水源;
污水厂:作为深度处理单元,满足类Ⅳ类水排放标准。
本次BAC升级案例证明,通过"优质滤料+生物强化+智能控制"的三维优化,可显著提升水处理效能并降低生命周期成本。未来,随着功能性生物炭(如载金属催化剂)和微生物组学调控技术的发展,BAC工艺将在水质安全保障中发挥更大作用。建议水厂在改造前开展中试验证,确保工艺参数与本地水质特征匹配。